2005年10月12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一版:法眼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26根承重梁不能承受之重
本报记者 汪嘉林

  “这房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坍掉,一些有技术的工人因此早就离开了厂子。我们也是没办法,一时找不到其他活儿,只好在这里听天由命了。”前天,在武义县桐琴镇桐三村,一些木材加工厂的工人私下告诉记者。
  多年来,木材加工一直是桐三村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村里为了招商引资推出了一系列“优惠”,这其中就包括村里为投资者提供已建成的厂房。
  可是,这批2001年2月才建成的14间厂房,仅仅过了4年便出现了严重安全隐患——26根承重梁每根都出现了大小不一的裂缝。工人们不得不提心吊胆地“坚持生产”。
    
  村民:从不让孩子靠近这房子   
  其实,发现这一“险情”纯属偶然。桐三村负责基建工作的村干部舒桂其告诉记者:今年8月15日,村里将这14间厂房租给了生产健身器材的永康老板林汝春,并通知林将厂房修缮一下。
  “当时我带领泥水工、玻璃工修缮厂房,无意中发现26根承重梁均已开裂。以我搞了几十年建筑的经验,这房子存在严重结构安全隐患。”舒桂其带着记者去厂房里转了一下,他指着一根已经去掉石灰的大梁让记者仔细看看。的确,在这根大梁上裂缝已经相当明显,最宽的地方足足有1厘米多,而且在楼板和承重梁之间也存在缝隙。
  “嘿嘿,我是从来不让我家孩子到这附近来玩的,这房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村民王根林(化名)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王根林承认他当年参与了建造。“这钢筋不知咋的,一碰就断。这还能叫钢筋啊!木条都比它结实。还有那水泥,里面怎么能掺这么多黄沙呢?都成沙灰了,哪能用啊?用的砖也不好,很多都是旧的,已经没有强度了。”
  王根林坦言,建造时他就觉得害怕,“这房子能挺得住4年已经是万幸了”。同时,正在厂房里生产作业的工人也告诉记者,经常有石灰“劈劈啪啪”地往下落。

    建设局:厂房必须立即停止使用
    建成仅4年的厂房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安全隐患?一位熟知当年建造厂房内幕的村民告诉记者,2001年2月,桐三村在未经招投标的情况下将建厂房的工程承包给了无建筑资质的舒伟亮。在没有施工图纸、没有经过竣工验收的情况下,该厂房于2001年4月15日交付使用。同年4月22日,武义县建设局就对该工程进行了检查,发现存在违法建设行为,便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书》,但村里一直没有整改。
   “9月2日,我们接到群众举报后对该房屋进行了初步勘查,发现二层结构内框架梁裂缝严重,存在严重的结构安全隐患。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厂房在建造时没有经过任何审批手续,属于‘四无’工程(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武义县建设局建筑工程质检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位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其实厂房的建造比一般房屋的建造要求更为严格。“比如从单位面积受力程度来说,根据厂房的不同用途应该有不同的受力强度,但总的来说每平方米的受力强度至少是民用房的3倍以上。正因为这样,所以对水泥、钢筋以及房屋整体受力结构设计要求非常高。而这座房子显然是不达标的。”
  9月5日,武义县建设局根据《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责令他们立即停止使用该厂房,撤出所有人员及财物,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质量检测,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计算复核,根据复核结果再作进一步处理。
  但1个多月过去了,当记者于10月10日与武义县建设局建筑工程质检站工作人员来到桐三村时,却看到依然有工人在这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的厂房内生产。
  “才搬进来1个多月,生产刚刚安顿下来就要我搬出去,我的损失也很大!”虽然口气强硬,但企业主林汝春也已经意识到万一出个事情自己担不起这个责任。记者看到,厂里已经将机床等一些设备搬到了厂外临时搭建的工棚内,部分工人正在那里生产。“不管怎样,生命还是最重要的。虽然目前村委会并没有就赔偿问题表态,但我们还是会陆续把生产设备转移出去。虽然条件是艰苦了些,生产也受到了一定制约,总比出事要好。
  记者从桐三村村委会了解到,9月9日村里已经召开了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委托金华市建筑工程质检站对该厂房进行质量鉴定。“一切事情等鉴定结果出来再说。”一位村干部有些不耐烦地告诉记者。